**历史文化名城是衡量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尺。5月6日,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,目前我市已初步划定了5条历史文化街区,其中2条已被列入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,而桂北路等其余3条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工作将于今年完成。
据悉,我市于2015年重新启动**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,并成立了申报**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了申报工作方案。该领导小组按照《梧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**》,对我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初步划定。初步划定的5条历史文化街区,包含了3种类型风貌:清代岭南民居——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;近代集中开发住宅——维新里历史文化街区;骑楼——桂北路历史文化街区、大中路-五坊路历史文化街区、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。其中,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和维新里历史文化街区已被列入“第四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”。而桂北路等其余3条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工作,将在今年内完成。
桂北路历史文化街区
桂北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万秀区河东城区西北部,现状建筑多为3至4层的建筑,还有多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,历史特征有民国格局、岭南风格民居、中西混合式风格等。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后,相关部门将保护桂北街老建筑群,在保留原有的商住混合的功能布局的基础上,突出岭南骑楼建筑特色,同时,局部拆除影响传统风貌的建筑构筑物,保持桂北街的空间格局,重建“山-街-江”之间的景观联系。
岁月远去,繁华不再,对于桂北路的老街坊而言,他们始终眷恋这条充满故事与回忆的街道。
桂北路不少建筑较好地保存了原始风貌,建筑立面精美。
民居外墙的灰雕别致,保存完好。罗丽思 摄
昔日热闹的北街口如今归于平静。据附近居民称,过去这条街还不叫桂北路,大家都习惯称这一带为北街口。据记载,民国十三年(1924年),桂北路一带属城外地域,东西走向的两段分别称北街口和平桂街,南北走向的两段则称迎恩坊和水师营街。1953年,因位于梧州城之北及桂江畔,这些街道统称为桂北路。
刻着“社稷之神”的石碑,是桂北路历史久远的见证之一。
大中路-五坊路历史文化街区
而在大中路-五坊路历史文化街区,48%的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建造,风貌保存完好。街区内中西合璧的骑楼,以及海关、邮局、银行、旅店、医院、石油公司等文物保护建筑,是梧州近代开埠通商的实物见证。其中,大中路68号等18处具有比较完整历史风貌的待定历史建筑,将申报为历史建筑,按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进行保护。
五坊路所在的连片骑楼,曾是当年梧州商埠繁华之地,是梧州商贸*活跃之地。
位于市五坊路小学内的梧州商会旧址
大中路苍梧书社旧址
梁“太史第”旧址就在大中路一带。
大中路拥有繁荣的商业,曾是梧州政治、文化中心,汇聚着各种各样的机构。
五坊路已经被打造成梧州特色小吃街。
五坊路特色小吃街已经成为游客的寻味之地。
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
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有大东上下路步行街、大东市场、梧州市体育馆和体育场,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——梧州邮局旧址,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——大同酒店旧址。其中,高地路65号、大东上路138号北部、学德路西三巷等3处具有比较完整历史风貌的待定历史建筑计划申报为历史建筑。
大东上、下路两侧骑楼林立,商铺众多,商住结合,尽显岭南人居特色。
梧州邮局旧址是大东路的一处重要建筑。
特色民宅的建筑外墙上还保存着洪水上街时拴船的铁环。
从大东上、下路的特色建筑里,不难发现当年的繁华印记。
如今,大东上路已发展成为梧州**的骑楼步行街。
古老骑楼和日异月新的城市兼容并包,成为梧州一张靓丽的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