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华液晶屏配套产业园项目投资5亿元,工业无人机生产销售及大数据平台项目投资0.5亿元……这是今年梧州市选派**年轻干部“东融”驻点招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。短短一个多月时间,今年出征大湾区的15个驻点招商小组,已主导、协助或参与对接项目235个,促成签约20个,合同投资额达69.53亿元。
近年来,围绕自身区位优势、湾区人才溢出以及全市发展需要,梧州市全面推进组织工作“东融”,在向东学、向东引、开放用中,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、创新创业的新洼地。
向东学,提升本领能力
为引导党员干部走出去,学习大湾区先进理念、办事效率、工作方式,梧州市把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地作为干部学习教育的大熔炉大平台,与暨南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深圳经理进修学院等12个高校、培训机构合作设立干部培训基地,开展“千名干部东融实践锻炼行动”,将60%外出培训班次放到大湾区举办,分批选派120多名干部到大湾区驻点招商。
在推动党员干部走出去“学”的同时,梧州市还坚持请进来“讲”,建立大湾区来梧讲学资源库,利用广东的教育师资、培训课程以及先进经验开展干部培训,结合主体班次教学和学习型机关讲座,累计邀请169名区内外特别是湾区院士教授、企业高管、领导干部来梧讲学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梧州市通过举办干部 “云学堂”,邀请广东省委党校、深圳市委组织部、广州市投促局等34名专家学者进行线上教学,着力提升梧州市干部“东融”开放发展本领能力。
向东引,实现东才西用
全面东融、人才为先。
着眼 “东智西引”“东才西用”,梧州市搭建平台“引”,在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地的高校、企业设立引才工作站,聘请“引才大使”,常态化开展引才活动;与智联招聘、南创中心等机构合作,以市场化运作招引高端人才、专业人才、优质项目,引进200多名湾区人才。
与此同时,梧州市坚持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,突出柔性引才,通过设立“人才飞地”、开展校地合作、“星期天工程师”“候鸟型专家”来梧服务,以及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在梧设立分支,引进桂建芳院士等一批高端人才,实现人才身在湾区、服务梧州。
围绕服务产业发展,梧州市创新引才模式,把招才引智、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,推行“人才+项目”双招双引模式,从单一引才向引项目、引团队转变,实现引一个人才、得一批团队、得一批项目,先后对接引进佛山世寰无人机等15个创新创业项目。
开放用,做到人尽其才
使用,就是对人才*直接、*有效的激励。
梧州市结合发展需求大胆灵活用好各类人才,先后安排200多名人才到产业园区、专业部门等平台干事创业,其中80多人已成长为单位“一把手”、项目负责人、技术带头人。
此外,结合人才专业特长、工作实践、兴趣爱好,梧州市推行“二次择岗”,为其量身订制、安排合适岗位,促使一批专业人才在陶瓷、医药食品等产业上才尽其用。如通过用好“茶博士”马士成,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投身六堡茶产业发展,实现六堡茶产值和品牌价值逐年递增。
为确保常态长效,梧州市对标对表湾区人才政策,对应建立人才分类认定办法、政府特聘专家制度、引进培育产业人才办法等20多项制度文件,推动与湾区人才政策无缝衔接,畅通人才在湾区与梧州自由流动。